ASCO GI 2024:循环肿瘤DNA(ctDNA)为II/III期结直肠癌(CRC)辅助化疗(ACT)提供预后信息(BESPOKE CRC中期分析)

时间:2024-01-26 19:13: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是指癌症患者根治性治疗后体内残留的微小病灶,这也是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MRD水平较低,需要使用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手段。近年来,研究证实循环肿瘤DNA(ctDNA)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且被认为是监测MRD的可靠指标。

近日,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 2024)上,研究者口头报告了BESPOKE CRC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 ctDNA 检测为 II/III 期 CRC 患者ACT 治疗中决策提供信息的能力。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20-07-02至2022-08-25期间纳入1792名患者,对前350名II-III期CRC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了分析。ctDNA采用个性化的肿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和量化。根治切除后,232 名患者接受了 ACT 治疗,118 名患者接受了观察治疗。该研究包括 154 例 II 期和 196 例 III 期CRC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24.8 个月。295例患者在术后MRD时间点(tp)的ctDNA结果可用;15.6%(46/295)(II期:9/130=6.9%;III期:37/165=22.4%)患者在MRD tp(MRD+)时ctDNA阳性(ctDNA+)。

此外,MRD阳性与II-III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相关(HR=20.8,95%)。在MRD+组中,与观察组相比,接受 ACT 治疗的患者的 DFS 更长(中位 DFS:18.7 个月 vs 6.7个月;HR=3.9,95% CI:1.3-11.5,P=0.01)。相比之下,在 MRD- 患者中未观察到 ACT 的益处。在MRD+患者中,39.1%(18/46)的ctDNA在术后12周清除。与仍呈阳性的患者相比,ctDNA 清除的患者的 DFS 更长,但与4周和12周时ctDNA均为阴性的患者相比,DFS更差(HR=22.5,95% CI=0.1-1.0,p=0.045)。

值得注意的是,44.4%(8/18)ctDNA 清除的患者会复发。8例患者在放射学检测复发前均恢复ctDNA+。339例患者在监测期间获得了ctDNA结果,其中8.3%(58/339)为ctDNA+,与连续ctDNA-患者相比,DFS明显更差(HR 124.3,95%CI29.8-518.7,P<0.0001)。

总之,基于ctDNA的MRD检测对BESPOKE CRC队列中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亚组的复发具有高度的预后价值。在MRD+患者中观察到ACT的显著获益,而在MRD-患者中未观察到。此外,辅助治疗早期ctDNA清除率和监测期间的ctDNA状态对患者的预后也有影响。该研究结果凸显了在ctDNA指导下对II/III期CRC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潜在作用。作为首批基于ctDNA的前瞻性研究之一,BESPOKE CRC 的研究结果将通过正在进行的以ctDNA为指导的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for inform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ACT) in stage II/III colorectal cancer (CRC): Interim analysis of BESPOKE CRC study.https://s3.amazonaws.com/files.oncologymeetings.org/prod/s3fs-public/2024-01/GI24-Small-Bowel-Cancer.pdf

上一篇: 读书报告 |回顾性分析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复...

下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