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早期为何频频被误诊?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了

时间:2023-04-20 11:22: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陈女士在45岁生日前出现了关节红肿的症状,过完生日就开始辗转求医,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尽管陈女士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她的关节症状仍旧时好时坏。7年之后,黄闰月医生结合陈女士的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将陈女士的诊断修正为“类风湿关节炎”。

近半年,陈女士一直严格遵守黄闰月医生的医嘱,病情控制良好,关节症状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疼痛的程度也越来越轻了。

相信类友们多多少少有听说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相对曲折的求医经历。类风湿这个疾病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误诊呢?今天黄闰月医生来给大家讲一讲。

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

要知道类风湿为何误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类风湿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

这一疾病几乎见于世界范围所有地区和种族,目前患病人数约为直接总人口的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45-54岁高发,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包括晨僵、关节疼痛肿胀与畸形等关节表现,及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包炎、继发干燥综合征等关节外表现。

误诊原因

01 RF和抗CCP抗体是目前临床诊断类风湿的常见自身抗体,已被美国风湿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确定为类风湿诊断分类标准的重要部分。

但临床研究发现:部分类风湿患者存在RF和抗CCP抗体阴性,导致这种类型的类友在早期诊断方面比较困难[3]。

02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多相似之处,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经治医生可能误认为治疗有效,造成误诊。

03 患者出现关节肿、痛便去骨科,发现血尿酸异常就去内分泌科,看到皮肤结节便去普外科,因接诊非风湿免疫科医生,其专业思维及诊断受局限,容易误诊漏诊。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类风湿的明确诊断需要患者本人和医生共同努力,仔细甄别。

那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类风湿呢?

类风湿确诊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在2010年联合提出以下标准:

01 关节受累情况 

中大关节:1个计0分,2-10个计1分

小关节:1-3个计2分,4-10个计3分

至少1个是小关节,大于10个计5分

02 血清学指标 

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均阴性计0分,两者只要有一个低滴度阳性计2分,只要有一个高滴度阳性计3分。

03 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计0分,≥6周计1分

04 急性时相反应物 

C反应蛋白因子(CRP)和血沉(ESR)均正常计0分,只要出现一个异常计1分。

上述条件累及得分≥6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注:

小关节包括: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2-5跖指关节、腕关节,不包括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指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大关节指肩、肘、髋、膝、踝关节。

关节受累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发热等等,尤其是双侧关节对称性症状,需外格外注意。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如果发现自己的情况大部分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那么为了以防万一,黄闰月医生建议最好至风湿免疫科就诊咨询,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如果明确是类风湿关节炎,则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疾病才能尽早得到控制,预后也更加良好。

上一篇: Front.aging neurosci...

下一篇: J Chromatogr B:结合代谢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