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份,最全肿瘤防治宝典:送你一本好书!

时间:2023-11-18 21:52: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都说癌症是“最不公平”的疾病,从健康到确诊,有人只用了几个月,可也有人用了几十年。虽然癌症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但“谈癌色变”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得到根治。

Image

主编:田艳涛 赵勇 刘红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等教授牵头的最新作品《中国肿瘤科普之声》发布,书中详细梳理了全球肿瘤科学普及的现状,揭示了肿瘤对全球健康的巨大威胁,并深入研究了中国肿瘤科学普及的现状,明确了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问题。

同时,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的梅斯医学从多角度、广维度、全方位地对肿瘤科学普及工作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医务工作者、患者和普通大众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科普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份内容翔实、权威可靠的报告,为我国肿瘤科普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未来肿瘤科普工作的发展指出方向。

田艳涛教授在肿瘤科学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他既是一名肿瘤外科医生,又是一名医学科普的传播者,曾获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科普奖,并主编出版了《漫画胃癌防治》、《你不了解的胃癌》等科普著作,希望广大公众了解胰腺癌、胃癌,进而能坦然说癌、科学防癌。

同时,《中国肿瘤科普之声》一书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大力支持,以及全国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联袂推荐。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亲自作序,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的专家团队编写审校,梅斯医学及医脉通团队鼎力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樊代明院士对本书评价到,“可以说,此书的诞生是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对科普工作的坚定承诺。”可见,这本书对专业、非专业人士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梅斯医学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调研方式,较为系统全面地进行抽样调研,并将混合方法设计应用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横断面调研中。具体来看,定性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即采取深度访谈(半结构式访谈);而定量则是从样本中收集各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资料作更广泛的定量分析,运用定量方法就是要对可比较的一组单位进行观察(共回收有效问卷2711份)。

Image

Image

癌症的发生发展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是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慢性疾病。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在本书伊始,就以肿瘤科普率严重不足拉开序幕,以乳腺癌为例,大多数女性通过传统媒体获取科普信息,例如从电视广播 (30.6%) 及从与朋友或亲戚的交谈中获得 (29.6%)。虽然目前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但在肿瘤相关知识普及方面并未起太大作用,仅有8.6%的女性从互联网获得了知识科普。此外,参加乳腺癌专题讲座的女性少之又少(2.5%),这代表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类的科普信息依然难以触达到真正的“目标群体”。

基于以上科普现状,《中国肿瘤科普之声》提出“拯救肿瘤计划”,通过“防”“筛”“诊”“治”等核心知识,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管理中来,提高全民肿瘤全流程的参与率,提高对肿瘤的认知度,做到知晓肿瘤但不恐惧肿瘤,预防肿瘤的发生为先,早筛早诊早治,规律治疗为要,让肿瘤逐步转化为慢性疾病,尽早迎接中国肿瘤治疗的拐点的到来。

总之,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如何防治肿瘤的全面立体的方法论,包括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和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因此,了解癌症,才能更有效的科学防治癌症。

上一篇: 300挂号费只买来一句话?建议回省治疗,...

下一篇: 正在看片子,却发现患者在录音!咋办?86...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