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孤立性复发!《柳叶刀》子刊:创新疗法“高效”消灭残存肿瘤!

时间:2023-09-17 14:03: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乳腺癌术后放疗(如胸壁、腋窝、锁骨上和内乳部位放疗)可减少淋巴结阳性或局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和远处复发,并改善患者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非靶区正常组织(包括心脏、肺部组织)受到放射损伤的可能性不断降低。但是,乳腺癌术后放疗仍然可能引起晚期不良事件(如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并部分抵消治疗取得的长期获益。

质子放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放疗手段,因具有独特的物理优势和较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被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截至目前,乳腺癌质子放疗相关研究主要采用25~28天的常规分割方案,大分割质子放疗(指相对于常规分割而言,增加单次照射剂量,减少总照射次数的一种放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是否可行尚缺乏相应研究证据。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重磅发表MC1631试验的分析结果。该试验证实,接受常规分割质子放疗或大分割质子放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事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并无显著差异。乳腺癌术后大分割质子放疗或可成为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并值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进一步评估。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

MC1631试验是一项随机2期试验,该试验在有乳腺癌术后放疗指征的患者中,比较了常规分割质子放疗(总剂量50 Gy;2 Gy/次×25次)大分割质子放疗(总剂量40.05 Gy;2.67 Gy/次×15次)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对于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而言,质子放疗总体治疗时间为3~4周;对于未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而言,质子放疗总体治疗时间为5~6周。研究人员假设,相较于常规分割方案,大分割质子放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试验在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两个院区(美国明尼苏达州和亚利桑那州院区)开展。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分;接受乳腺切除术(伴有或不伴有即刻乳房再造)且有乳腺癌术后放疗指征。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首次接受放疗治疗后24个月内的并发症(指≥3级晚期不良事件,如因血清肿、血肿、皮瓣坏死、伤口裂开或包囊挛缩等导致的计划外再次手术)发生率。

2016年6月2日至2018年8月23日,共有88例患者入组研究并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至常规分割组(n=44)和大分割组(n=44)。其中有8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治疗方案(常规分割组41例,大分割组41例;中位年龄52岁)。截至2023年1月30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3个月。

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分割组患者心脏中位放射剂量为0.54 Gy,大分割组患者心脏中位放射剂量为0.49 Gy。整体而言,质子放疗极好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组织,随访期间两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事件。

在首次放疗后的24个月内,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分别有6例(15%)和8例(20%)患者发生了研究定义的并发症(绝对差异为4.9%;p=0.27)。

其中,常规分割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为需要手术干预的挛缩(5例)和脂肪坏死(1例);大分割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均为感染所致,其中3例为需要手术干预的急性感染、5例为晚期感染(其中4例需要手术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14例并发症均发生在接受了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或扩张器植入重建术的患者中。

总体而言,MC1631试验中位随访39.3个月的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术后接受常规分割质子放疗或大分割质子放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研究结果并未证实,大分割质子放疗非劣效于相常规质子放疗。论文强调,当前这项试验提供了乳腺癌术后(包含接受即刻乳房再造患者)大分割质子放疗的“首个”前瞻性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

[1] obert W Mutter et al, Conventional versus hypofractionated postmastectomy proton radiotherapy in the USA (MC1631): a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10.1016/S1470-2045(23)00388-1

上一篇: 最新指南:一文了解新型降糖药“前世今生”...

下一篇: ASCO月会 | GLOW研究结果出炉:...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