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物制剂停药后会复发?一文搞懂如何应对

时间:2023-04-02 21:02: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药物,许多强直患者将其认为是一种“特效药”,以为只要用了“病就好了”,但实际上一停药病情又复发的患者比比皆是,甚至病情持续加重,这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如何减少停用后复发几率呢?

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如下种类

生物制剂是通过抑制人体免疫应答来控制局部浅层炎症,是结合强直患者体内过多的炎性介质,使炎症介质较少作用于关节,既可减轻症状,又可延缓骨质破坏。其特点是见效快、止痛效果好、靶向性强,作用更准确,但停药后易出现复发迹象。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JAK1抑制剂:巴瑞替尼、乌帕替尼、托法替布;

②TNF抑制性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格乐立、苏立信、安健宁等)、英夫利西单抗(类克)、依那西普(恩利)、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强克、安佰诺)等;

③白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依奇珠单抗(拓咨)和比美吉珠单抗等。

生物制剂停用后复发原因

1.未规范用药:

许多强直患者打了一两次生物制剂后,感觉身体不疼了,就认为是好了,或者由于担心其带来的高昂花费和副作用,马上选择了停药,或者私自更改药量和用药时间间隔等。事实上,生物制剂从剂量、疗程、储存方式、药物的联合用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使用标准,应遵医嘱规范使用。

2.生物制剂治疗局限性影响:

生物制剂虽然效果优于传统抗炎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降低炎性反应,起效快,迅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抑制骨破坏作用。但其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强直病情发展至中后期,随着炎症逐渐深入关节腔内,并引发局部炎性粘连、骨质损伤等问题,此时仅靠单一使用生物制剂,无法更进一步突破关节腔深层祛炎,更无法解除局部松解粘连、修复骨质,因此,造成不少强直患者停药复发、病情加重难控。

另一方面,《关节炎与风湿病学2019》指出,生物制剂抑制剂能控制炎症,从而间接减少结构进展。但现有研究表明,并不能完全阻止包括新骨形成、骨融合在内的结构改变,且新骨形成可能独立于炎症发生,这就造成不少患者停药后,病情加重更加明显。

最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源头是全身免疫系统的紊乱,生物制剂能够抑制免疫反应,但单一抑制并不等于精准调节,因此炎症仍会再生。这也是许多强直患者病情反复、加重的原因之一。

3.缺乏科学的预后管理:

不少患者朋友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就自以为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的同时自我的调养也很重要。缺乏锻炼、感染、受寒、外伤、紧张焦虑、劳累等因素,都有可能再次诱发强直。

生物制剂停药复发型病例诊治重点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停药复发的强直患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病情,降低复发概率。

1.足疗程规范用药:201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美国脊柱炎学会(SAA)和脊柱关节炎研究及治疗网络(SPARTAN)发布了关于强直停药方案,建议患者按标准定时、强化用药(三个月以上),首先应确定疾病达到了缓解状态,影像学检查局部关节骨质破坏是否仍在进展、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是否降低或恢复到正常值等情况,考虑患者的复发风险,由主治医师综合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减药或停药。同时,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可增加TNF-α抑制剂的疗效,延缓病情复发。对于早期、急性期等符合指征的患者,可参考上述调整用药方案。

2.对症局部联合全身治疗:针对早中期到中晚期阶段,影像学进展明显,即炎症深浅和局部问题较为复杂,综合局部祛炎、松解粘连、骨质修复,联合全身免疫调节的规范诊疗,对于实现临床康复、降低复发概率至关重要。

3.科学愈后管理:①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避免过度劳累;②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③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④远离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注意卫生和防寒保暖;⑤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并做出应对。

总结:生物制剂治疗强直起效迅速且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也较好,但停药后病情复发率高的问题困扰了不少患者,值得庆幸的是,从目前国内诊疗水平看,仍有较好的解决手段,包括生物制剂足量、足疗程给药,同时重视联合治疗,及科学的愈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强直的复发。因此即便使用过生物制剂这种“特效药”,病情依旧复发,强直患者也应鼓足信心,规范治疗,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 细说B型钠尿肽(BNP)

下一篇: Best of ECCO 2023:一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