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冠状动脉CT斑块特征对患者预后的价值

时间:2023-01-11 12:01: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慢性稳定期冠状动脉疾病的缺血导向评估已成为标准的血管重建方法,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和分数血流储备(FFR)等有创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指标已被用于定义缺血导致的狭窄或心肌缺血。然而,在各种无创和有创成像方式下评估的斑块特征是现阶段临床认可的预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

研究表明,斑块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相互作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包括横跨病变的高壁切应力或压力梯度,促进了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而高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和斑块的形态特征促进了生理学的失调。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时的斑块评估可以同时反映斑块特征和生理状况。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危斑块(HRP)特征与FFR降低之间存在正相关。然而,为了了解临床实践中斑块特征和生理参数之间的综合关系,需要扩大这一与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指数有关的先前观察,以定义导管室的独特血流动力学状况。

近日,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时的斑块负荷和特征与冠状动脉压力和流量指标的个体相关性,以及单个冠状动脉流量和压力指标所提供的额外预后信息,为临床进行患者风险分层及治疗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项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三级心血管中心进行CCTA的冠心病患者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分数流量储备(FFR)、静止的远端冠状动脉压力(Pd)与主动脉压力(Pa)之比(以下简称Pd/Pa)、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高血流(1/高血流平均转运时间[Tmn])、静止血流(1/静止Tmn)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CCTA的四个高危斑块(HRP)属性定义了高斑块负荷(斑块负荷,≥70%;最小管腔面积,<4 mm2)和不良斑块(低衰减斑块,正向重构)。使用广义估计方程和边际Cox模型研究了它们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特定病变关系。
在335名患者(平均年龄67岁±10[SD];259名男性)的406个病变中,高斑块负荷由FFR(几率[OR],0.55;P<.001)、静息Pd/Pa(OR,0.47;P<.001)、CFR(OR,0.85;P=. 004)和高血流量(OR,0.91;P = .03)预测,不良斑块由FFR(OR,0.67;P < .001)、静息Pd/Pa(OR,0.69;P = .001)、高血流量(OR,0.76;P = .006)、静息流量(OR,0.54;P = .001)和IMR(OR,1.27;P = .008)预测。高斑块负荷(危险比[HR],4.0;P = .004)和不良斑块(HR,2.7;P = .02)与中位2.9年随访期间较高的MACE风险有关(n = 27)。在流量或压力正常的六个病变亚群中,至少有三个HRP属性可预测较高的MACE率(HR范围,2.6-6.3)。


 图 图表显示了高风险斑块(HRP)属性的高斑块负荷和不良斑块与冠状动脉流量和压力指数的相关性。图中显示了根据斑块负荷至少为70%、最小管腔面积小于4mm2以及低衰减斑块和正性重构的病变数量计算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指数的平均值。四个HRP属性包括斑块负荷至少为70%、最小管腔面积小于4mm2、低衰减斑块和正性重构。C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分流量储备,IMR=微循环阻力指数,Pa=主动脉压力,Pd=远端冠状动脉压力,Tmn=平均转运时间

本项研究表明,斑块负荷和特征与冠状动脉压力和血流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并具有独立于所有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指标的预后价值。因此,全面的斑块和生理学评估可以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风险分层。

原文出处:

Seokhun Yang,Masahiro Hoshino,Bon-Kwon Koo,et al.Relationship of Plaque Features at Coronary CT to Coronary Hemodynamic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DOI:10.1148/radiol.213271

上一篇: 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与治疗

下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T...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