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神经炎性IL-6和IL-8与脑萎缩、记忆力下降和核心AD生物标志物的关联

时间:2023-07-30 09:21: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衰老的特点是神经炎症增加,这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病(AD)认知能力下降的病因。然而,神经炎症也可能代表成功衰老和临床前AD的有益反应,例如通过清除淀粉样蛋白。因此,了解神经炎症对大脑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对认知健康的老年人(OA)

细胞因子级联是衰老中神经炎症的关键机制之一,与认知和大脑结构随时间下降有关。具体来说,两种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也与淀粉样蛋白-β(Aβ)的积累有关。然而,人们仍然不太清楚IL-6IL-8是否、如何以及在哪些条件下与大脑和记忆力下降有关。

2023年7月1日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文章,研究人员测试了脑脊液(CSF)的IL-6和IL-8浓度是否与OA的认知和大脑下降有关,以及这种关系是否是由核心AD CSF生物标志物Aβ-42和磷酸化tau(p-tau)介导的。此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CSF IL-8和IL-6的基线浓度是否与这些核心CSF AD生物标志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的更高积累有关。

研究人员主要测试了基线CSF IL-6和IL-8是否与OA的大脑萎缩和认知能力下降有关(n = 219,随访长达9.51年)。具体来说,专注于内侧颞叶结构和侧脑室,以及对衰老和AD高度敏感的情节记忆。鉴于IL-6和IL-8与核心AD生物标志物Aβ-42和p-tau的假设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测试了细胞因子和大脑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联系是否由Aβ-42和p-tau介导。最后,在对脑脊液进行纵向测量的子样本中,评估了IL-6和IL-8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心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随时间的变化。

LME相互作用CSF IL-8关于内存变化

主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较高浓度的脑脊液IL-8与更好的记忆性能有关,特别是在p-tau和p-tau/Aβ-42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而较高的基线IL-6与认知健康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的脑脊液p-tau变化有关。这表明,在认知健康衰老的背景下,促炎细胞因子的上调可能发挥有益的作用。然而,ILs的“神经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低浓度的病理生物标志物,这表明ILs的病理依赖性,并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与AD相关的病理学更倾向于IL-6和IL-8的神经毒性特征。

事实上,与AD相比,在MCI患者中发现CSF IL-8的浓度更高,这与疾病的持续时间无关,这表明在疾病的早期阶段,IL-8释放的增加可能是AD的促成因素,而不是结果。此外,在本研究中,较高的基线CSF IL-6与近6年内p-tau变化较少有关,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tau蛋白的磷酸化浓度相对较低,这也表明早期神经炎症的适应机制。

在衰老和AD的背景下,神经炎症反应,特别是与促炎细胞因子相关的,可以被描述为“双刃剑”,这取决于病理负荷。激活的胶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助于AD病理学。与恶性循环一样,Aβ聚集体可能会长期刺激胶质细胞释放有毒产品作为细胞因子,这反过来又有助于Aβ的产生,并可能加速AD事件的病理级联。

将IL-6和IL-8一起解释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一部分。两种细胞因子的结果通常显示相同的特征,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这是病理学水平较低的人特有的。然而,IL-6和IL-8也表现出与认知和神经化学的特定关联。

总之,这项研究为神经炎症与大脑、记忆和核心AD生物标志物随时间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在认知健康的老年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高浓度的CSF IL-8和IL-6与更好的记忆力和更少的p-tau积累有关,这表明早期神经炎症反应具有较低的神经保护作用,AD病理负荷。

 

原文出处

Capogna, E.;  Watne, L. O.;  Sørensen, Ø.;  Guichelaar, C. J.;  Idland, A. V.;  Halaas, N. B.;  Blennow, K.;  Zetterberg, H.;  Walhovd, K. B.;  Fjell, A. M.; Vidal-Piñeiro, D., Associations of neuroinflammatory IL-6 and IL-8 with brain atrophy, memory decline, and core AD biomarkers – in cognitively unimpaired older adult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3, 113, 56-65.

上一篇: 肌醇、益生菌和微量营养素,对高BMI备孕...

下一篇: Science子刊:复旦大学高强等团队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