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蝶鞍丨影像诊断要点

时间:2022-12-14 21:00: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空蝶鞍

概述

  • 部分鞍区被蛛网膜包裹的脑脊液填充

  • 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影像

鞍内脑脊液,合并紧贴鞍底的扁平垂体

  • 骨性蝶鞍可正常或轻度扩大(继发于脑脊液搏动)

  • 鞍底完整,未被侵蚀/脱钙

  • 漏斗柄、垂体强化正常

液体信号与脑脊液完全一样

  • 在FLAIR上完全抑制

  • DWI上弥散不受限

主要的鉴别诊断

  • 特发性颅内高压

  • 继发性颅内高压

  • 蛛网膜囊肿

  • 垂体卒中

  • 垂体发育异常

  • Sheehan综合征

  • 表皮样囊肿

病理

鞍膈“缺损”

  • 鞍区上方覆盖的硬膜不完整(增宽)

  • 漏斗柄入口增大

  • 使上方的蛛网膜和鞍上池内的脑脊液疝入鞍内

(左)矢状位图像显示空蝶鞍。蛛网膜和脑脊液通过鞍膈(白箭)延伸,使垂体(黑箭)变平移位,向后下方紧贴鞍底。

(右)轴位大体病理显示尸检偶然发现的原发性空蝶鞍。请注意鞍膈孔增大(空箭),脑脊液(弯箭)填充大部分蝶鞍。

(左)矢状位T1WI显示偶然发现的原发性部分空蝶鞍,大部分由脑脊液填充。请注意垂体后部“亮斑”消失,见于15%~20%内分泌功能正常的患者。

(右)同一患者,轴位T2WI显示鞍区大部分被疝入的鞍上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直箭)填充。注意空蝶鞍内的漏斗柄(弯箭)位置正常。

(左) 34岁女性,10年前曾发生产后垂体前叶坏死(Sheehan综合征),矢状位T1WI MR显示变薄的垂体(箭)紧贴几乎完全空的蝶鞍底部。

(右)同一患者,冠状位T2WI显示薄得几乎看不到的垂体残余紧贴鞍底。Sheehan综合征的病史可与偶然发现的部分空蝶鞍相鉴别。

(左)矢状位T1WI C+FS 显示垂体巨腺瘤术后的继发性空蝶鞍。可见小部分垂体组织紧贴扩大的鞍底(空箭)。

(右)同一位继发性空蝶鞍患者,冠状位T2W显示鞍区内脑脊液填充(空箭),请注意视交叉(直箭)变薄,向下方的鞍区收缩。

(左) 33岁女性,内分泌功能正常,矢状位T1WI显示部分空蝶鞍,鞍大部分而非全部被脑脊液填充。

(右)同一患者,冠状位T1WI C+显示垂体柄偏左(空箭)。垂体外观正常;漏斗柄稍偏离中线不一定为病理性。鞍内含脑脊液的不对称蛛网膜疝可导致这种异常表现。

上一篇: 干燥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下一篇: 易被误诊为骨折在影像上如何鉴别诊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