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利好信号 中概、港股、沪深两市医药板块集体回血

时间:2022-03-17 17:23: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丨高嵩

在各种负面信号暴击下的生物医药板块,今天正在利好信号支持下,快速回血。

昨夜(2022年3月16日),中概股首先感知到利好信号,除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之外,医药股是回血最为明显的板块。

据wind数据库中概医疗保健分类,29只中概医药股,有26只股价上涨,涨幅靠前的燃石医学股价上涨35.07%,天境生物股价上涨27.67%,中国苏轩堂药业股价上涨26.19%,易恒健康股价上涨25.98%,百济神州股价上涨23.22%,再鼎医药股价上涨23.23%,1药网股价上涨22.22%。

合计来看,相较前一日(2022年3月15日),有超50亿美元(近318亿元人民币)市值重新回流中概医药股。

与中概股共振,今日(2022年3月17日)沪深港三市,医药板块开盘后上涨势头强劲,截至今日收盘,沪深300医药指数上涨3.8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1.44%。

沪深两市截至今日收盘,涨幅靠前的红日药业上涨20.06%,上海医药上涨10%,中国医药上涨10%,通策医疗上涨9.3%,爱尔眼科上涨7.99%,复星医药上涨7.47%。

港交所截至上午收盘,涨幅靠前的上海医药上涨25%,康方生物上涨24.45%,药明生物上涨19.79%,药明康德上涨15.7%,君实生物上涨14.21%,锦欣生殖上涨12.83%,信达生物上涨12.18%。

在短短一天时间之后,医药板块一改“黑色星期二”大跌时的愁云惨雾,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有哪些利好消息助推了医药板块股价的快速回血?

高层释放信号,中概股监管取得积极进展

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引发的中概股监管全面收紧,是众多中国医药股股价遭遇狙击的关键因素。

2020年12月18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经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而正式生效,该法案名为针对海外公司,实则直指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为中概股退市风险埋下了宏观的法律框架。

2022年3月8日,5家中概股公司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被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暂定名单,如果要被移出名单,需要在3月29日之前提供证据证明自身清白。

消息披露当日,多只中概医药股股价暴跌。据wind数据,截至3月11日收盘,中概股跌幅达10.87%。虽然3月11日凌晨,中国证监会紧急发布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回应,称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再鼎医药、百济神州、和黄医药也紧急发公告回应。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也在3月14日发声,正积极寻求与中国达成合作协议,以结束长达数年的跨境审计监管困局。

但市场仍然也对此有疑虑,这也导致了多种负面消息出现的时候,中概、深沪港三地的医药股再次暴跌。

不同于以往,据新华社报道,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特别提及,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关于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

高层定调,释放利好消息,支持中概股及香港低迷的资本市场,这还属近期首次,也因此,持续低迷和因突发负面消息暴跌的股票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社会办医被并不会“双减”

无独有偶,同在本周二(3月15日),一份由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出具的便函流出,要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专家于3月15日前说明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可能的政策导向问题及不良示范效应,及是否会导致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无序扩张。

消息一出,重挫A股、港股相关民营医疗股。截至3月15日收盘,海吉亚医疗下跌30.1%,雍禾医疗下跌24.8%,锦欣生殖下跌24.59%,爱尔眼科下跌11.41%,,通策医疗下跌10%。

而经过界面新闻向相关民营医疗上市公司方面核实,此函件是因为之前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案建议实行免费医疗,相关部门需对此提案给予回复,因此发函进行研讨回复。

隔日,民营医疗板块开始回血。截至3月16日收盘,海吉亚医疗上涨48.27%,雍禾医疗上涨25.55%,锦欣生殖上涨13.8%,通策医疗上涨1.22%。截至3月17日收盘,雍禾医疗上涨15.54%,锦欣生殖上涨12.83%,通策医疗上涨9.3%,爱尔眼科上涨7.99%,海吉亚医疗上涨7.35%,

中国医疗健康板块在经历了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在2021年下半年冲高回落,在低迷的行情下,一点负面的传言也可能使得资本市场风声鹤唳。

但将视野拉长到更长的维度,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都会推升中国医疗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只要着眼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再糟糕的“黑色星期二”,医疗行业真正的创业者也最终能挺过去。

来源:新浪医药。

上一篇: 复宏汉霖2021:港股摘-B、营收大增1...

下一篇: 慢性肾病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新综述阐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