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不要成为偏见的附庸者

时间:2020-01-09 17:15: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不要成为偏见的附庸者

文/梦里诗书

当发现炸弹的救人英雄转眼变成放置炸弹的嫌疑人,蒙冤的当事人会遭遇怎样的不公困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以这样一出故事为切入,电影所一展的并非仅是一个英雄的真假,更是对舆论偏见的警世箴言。

电影故事源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在这起案件中最先发现炸弹的便是当时作为安保人员的主人公理查德·朱维尔,正是他及时发现了炸弹,才使这起案件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案件后一时间他被媒体捧为了英雄,然而当FBI却在之后的调查中将他列为了爆炸案的嫌疑人,媒体风向也随着大变,各种爆料层出的不穷,这使理查德·朱维尔从世人追捧的英雄坠入了人人口诛笔伐的疑犯。

面对一个如《萨利机长》般的故事,年近九十岁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再次展现出了他扎实的指导功底和写实化的电影风格,不由得让人钦佩。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到矮胖的理查德做事说话都十分鲁莽,所以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英雄形象的范本,所以才有人找到了FBI揣测他才是案件真正的始作俑者,然而也正是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偏见,使朱维尔陷入了至暗时刻。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蒙冤的主人公,不得不提的另一个人物则是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律师布莱恩特,相比于表演空间并不大,一再向公权示弱的朱维尔,他既在朱维尔最迷茫之时给予了帮助,正直的他从始至终也坚持为主人公辩护,正是因为布莱恩特的执念,才最终使一桩冤假错案得以昭雪,两人之间关系发展也成为了电影的戏剧张力所在,细致入微的角色塑造和人物情感,使电影有着尤为出色的代入感。

这起冤案里,不可忽视的便是本当最具公信力的司法系统与权威媒体的失责,迫切想解决案件急功近利的FBI,捕风捉影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推波助澜的媒体记者,两者实际都是在利益与偏见面前迷失了自己所肩负的公责,反观当下,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如理查德·朱维尔这样的案件其实仍旧屡见不鲜,不少网络自媒体在并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便在自己好恶的基础上得出所谓的结论,引导舆论,使真相与事实南辕北辙。

朴实的镜头语言下,电影追溯的这起案件距离我们虽然很远,但这曲“哀歌”却仍旧常常回响于我们的耳侧,或许我们没有一双洞察世间真相的慧眼,但却也并不应该成为舆论偏见的附庸者。

个人评分:8

上一篇: 在北美好评如潮的《别告诉她》,国内观众会...

下一篇: 支付宝账单已出炉!别感叹花费这么多了,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