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助力开发神奇实验包,山村娃也能制作地震感应器、月球模型车

时间:2020-01-09 10:2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深圳助力开发神奇实验包,山村娃也能制作地震感应器、月球模型车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利用一个神奇实验包,四年级的乡村孩子就可以自己制作地震感应器套装、掌握隐形墨水的原理。到了五年级就可以组装月球模型车,巡线小车机器人。这些由深圳助力研发的实验包将走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

1月5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平安选择在“科技创新之都”深圳举办一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总结暨研讨会。如何为山村娃插上科技教育之翅,正是此番研讨的目标所在。

与会的有中国科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广东省扶贫办、河北、云南、贵州、甘肃、广东五省教育厅关工委、深圳市政府、扶贫办和深圳教育局的专家与一批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

“实验包”大有乾坤,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落地生根

2019年6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平安在联合启动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按照官方部署,该计划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将根据乡村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合理设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科学、农业科学五大课程主题,为乡村少年提供有趣且高质量的科学实践课,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化。

如何让量身打造的课程落地生根,而非空中楼阁流于形式,成为最大的“试金石”。

作为课程牵头人,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领衔主导编写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教材”和配套“实验包”,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赠给项目学校。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完成17个省的捐赠,共计教材19万本,实验包5.1万包。30位全国特级教师和省级教研员利用业余时间为乡村教师倾情录制师训示范课程。

展示现场,南都记者看到一个“实验包”,它们由各路专家为孩子精心设计。光是四年级的乡村孩子,已经可以制作简易的喷雾器、地震感应器套装、动手组装轻量高速微型电机驱动的飞机、掌握隐形墨水的原理。到了五年级,孩子们可以制作电磁铁、完成一个电路、组装月球模型车,巡线小车机器人。

一位老师告诉南都记者,希望通过前沿的物联网、AI、3D打印、机器人等概念和技术融入到孩子的大脑,通过感知去探究,通过探究去产生兴趣,形成对科学的亲近度,启发心智。

实验包。

中小学生最爱当演员、网红?调研结果发人深省

实际上,与孩子们的萌芽的科学意识遥相呼应的,是当前大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痛点。

在深圳的研讨会现场,一份《中国大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现状调查》公诸于众。调查显示,大中小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偏低,工农业知识比较缺乏。大中小学生的技术能力不理想,尤其技术设计能力与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偏低。城乡的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亟待提升,特别是乡村的留守儿童。

演员或主持人、网红、歌手等在小学、初中生的职业取向中排名前三;

80%乡村儿童孩子家里有电脑,近50%的人爱玩游戏;

大中小学生想从事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0%左右,且性别比例差异较大;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学生具有未来从事工程师理想的人数平均不到3%;

“我们应该让工程师、科学家也成为网红。”在深圳研讨现场,一时间这样的声音愈发高涨,也触发更多反思。生物细胞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研究员李鹏以自身求学深造经验提出审慎思考:他所在的实验室毕业有8个博士生,还有12博士研究生在培养,大多都是从山区走出来,有的人已经做了副教授,这意味着科技教育可以改变人生。但是现在问初中生的时候,就是有当网红、歌手,因为他们接触的主要都是这些内容,受到是这样教育,“所以科技素养的普及教育像逆水行舟,我们不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那些其他的游戏等等都占领了。”

从手机、从网络游戏中“争夺”孩子,科学元素已滋养30万人

从崇拜网红都推崇科学家,大半年时间,到底这番“科技下乡”效果如何?

最新出炉的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半年时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已在全国1000所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落地,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线上线下培训校长和老师1万余人次。

数字只是一个佐证,落地效果还需实地走访。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在深圳公布了教育专家集体完成的《中国大中小学生技术素养发展的年度报告》和对“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跟踪调研成果。调研发现,青少年科技素养课程受到乡村师生的欢迎,学生对科技的亲近感因此得以加强,观察、表达、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值得留意的是,报告显示,“受访的小学生希望长大后成为科技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等)的比例也有较好上升。”

在深圳,面对这份成绩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创会会长顾秀莲提出了寄望:“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参与感强的科技活动,用科技的魅力将孩子们从手机、从网络游戏中争夺出来。”

她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想方设法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深圳三所学校结对子,探路更多“牵手样本”

顶着“科技之都”的光环,深圳也在思考更多,探路更远。

南都记者看到,主办方发起了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深圳市前海港湾学校、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东方英文书院等与河南、广西、甘肃的乡村学校结成对子,未来将开展交流活动,以此促进更多的城乡学校交流互助,促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

“深圳主动‘结对子’,应该成为持续样本。”一位教育研究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深圳有优秀的资源与经验,有一众企业加持,也有资金助力,青少年的科技素养教育有天然的优势。未来不仅可以深圳把先进的理念、方法和资源带进大山,通过互动、感受、实践与文化熏陶,激发更多地区孩子对科技的向往与追求。深圳城市的科技魅力与品牌效应,也可以感召更多老师参与到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中。

不过,深圳并非没有短板,也有业内对深圳也提出更多建言。

深圳前海港湾学校校长罗朝宣认为,“虽然现在深圳很重视科技教育,但还是有进步空间。深圳这么大的城市,有没有科技公园。同时,深圳要形成大众小学企业和学校的伙伴计划,今天的学校一定是敞开校门,让深圳众多的科学家、艺术家来教孩子们,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采写:南都记者卢亮

编辑:戴越

上一篇: 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学制4年,2...

下一篇: 生鲜电商野蛮生长时代结束活下去要拼内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