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做玉雕时,他却把玉器做成玉石

时间:2020-01-08 21:41: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当你在做玉雕时,他却把玉器做成玉石

钱亮雕塑专业出身,他的玉雕艺术作品数量虽不算多,但每每出现,或多可为之一振,或少亦眼前一亮。

2013年,他的玉雕处女作“把玩系列”挪用中国传统玉器中“把件”的形式,将西方古典玩于中式掌中,以一种错构的方式来解构经典,同时建构出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令人玩味思考,以此来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交融与消解。

《把玩系列之阿格里巴》

《把玩系列之美第奇》

《把玩系列之双喜临门》

《把玩系列之双喜临门》(左)《把玩系列之福寿如意》(右)

作品《心灵皂》更多从玉文化的角度出发,彰显“儒有澡身而浴德”的静心体悟。艺术批评家唐尧先生曾评价道:“在这件更具观念艺术特征的作品中,钱亮巧妙地将舒肤佳的‘Safeguard’置换成英文字母‘Soulguard’。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香皂,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联系到中国古人对玉石的人文推崇,以及今日中国的物欲昭彰,贪腐泛滥,这件作品的当代意味不言而喻。”

《心灵皂》

如果说“雕”是一种渐修行为,那么,“不雕”就好比当头棒喝式的顿悟行动。2015年,钱亮从市场上买来一个玛瑙篮球,玉学院创始人林男先生说道:“用玛瑙雕琢的篮球是玉石行业内‘献技’的作品,只是很像,第一次见到时,真想上去踢它一脚,恰并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钱亮把它砸碎,让它仅有的一点点价值也丧失殆尽,把原有价值彻底消灭,就会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活动。”这件看似一摔即成的作品背后,潜藏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姿态与气魄。

《玉石·遇时》

从“雕”到“不雕”,钱亮拾阶而上,进而将玉器做成玉石。与康悦合作的《玉·见45000转计划》,是对“传统”玉器创造性转化的系列尝试,在去市场化和形象寓意的过程中,彰显有意味的形式空间,于创新中遇见过去,在传承中预见未来……确实,市场上的这些只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急功近利的商品,钱亮将它们浮华的外衣褪去,回归本真,留下自在与逍遥……

《玉·见45000转计划》

其它玉雕作品(含合作):

《玉·见系列之完璧》

《物非物系列之双截棍》

《消磨》

《行者》

《玉钱》

《盛大的节日系列之泼水节》

钱亮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一个雕塑家、一位好编辑,还能干什么,不可估量。他的作品是一份细腻的情感加上一份匠人之心再加上一份不张扬的当代意识,糅合在一起表述了手和心的关系在今天存在的价值。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钱亮其实已经通过“雕塑”这种专业化的语言,进入到自我艺术的状态,同时,他还能在升腾到另外一个状态,就是通过艺术又进入到更高级的“雕塑”状态,这个“雕塑”已经不再是作为艺术形态的雕塑专业了,而是“雕塑”人生、“雕塑”社会、“雕塑”观念的方式。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在于,“通过雕塑进入艺术,再循环切入到雕塑”,这是特别有意思的路径。

——武小川(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

钱亮

安徽蚌埠人,清华大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州市雕刻艺术学会副会长

《当代工艺》副主编、《中国雕塑》特约编辑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中国玉雕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主要课题组成员;部分作品被土耳其卡尔塔尔市政府、中国美术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雕塑艺术馆等政府、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策划“玉·见未来”、“玉·见欧洲”等展览;主编作品文集、发表文论二十余篇。

上一篇: 项羽的帝业:分封只是称帝三步走中应时势的...

下一篇: 原创1月18.19号,财运飙升,3生肖喜...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