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对痛风常用药的误解,让我们远离误区!

时间:2021-05-12 22:52: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害怕副作用,所以不愿意服药,这是在接受患者咨询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的确,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是,由于很多不良信息的误导,患者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产生了不少的误解。

  以痛风治疗药物为例:

  1、非布司他

  患者误解:

  “非布司他吃了以后痛得更厉害了,这个药没有用啊。”

  药师说:

  痛风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药物之后,体内的尿酸水平会急剧下降,从而引起关节腔内的尿酸结晶体发生溶解,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导致痛风发作的频率增加。所以患者在服药后会有痛得更厉害的感觉,但其实这并不是非布司他的副作用,而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常被称为“融晶痛”,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2、秋水仙碱

  患者误解:

  “吃了秋水仙碱会腹泻、呕吐,副作用太大,不能吃的。”

  药师说:

  在当前主流的痛风诊治指南推荐中,秋水仙碱仍然处于重要的治疗地位,由于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起到镇痛的作用,秋水仙碱依然是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治疗药物。而一直以来让人惧怕的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其实是由于秋水仙碱的服用剂量过高导致,现在已经普遍调整为每次0.5 mg,1-2次/日,每天总剂量不超过1.5mg的低剂量服用方法。低剂量秋水仙碱和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有效性相近,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所以低剂量服用秋水仙碱会有更高的安全性。

  3、别嘌呤醇

  患者误解:

  ”听说别嘌呤醇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导致皮炎、皮疹,太可怕了。”

  药师说:

  别嘌呤醇主要在痛风的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以控制尿酸水平,服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皮肤过敏,使患者出现瘙痒症状,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1%-0.4%,且可以通过HLA-b*5801基因阳性检测进行确认。别嘌呤醇应用于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时间较长,是经过明确临床研究和市场检验的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我们不仅要对药物的副作用产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错误用药习惯也应多多注意哦。

  错误用药习惯一:不遵照医嘱服药

  非布司他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医生会增加护肝类药物如护肝片,这种情况应遵照医生开取药物进行服用,并定期复查,以避免出现肝损伤。

  错误用药习惯二:痛风发作期服用别嘌呤醇

  在痛风发作时服用别嘌呤醇,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加重和延长,因此应该在急性症状消失后再服用别嘌呤醇。

  错误用药习惯三:擅自改变药物服用剂量或停药

  痛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沉积结晶的溶解和尿酸水平的稳定都需要时间,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用药,擅自减药或停药,容易造成痛风发作反复,不仅浪费了钱,还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十分不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

  错误用药习惯四:不进行饮食控制和戒酒

  痛风患者应进行忌口保持低嘌呤饮食,尤其不能饮酒,啤酒本身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另外酒类中的乙醇不仅会使尿酸水平升高,还会使体内的乳酸增加,而乳酸会抑制尿酸的排出,因此饮酒很容易诱使痛风发作,加重病情。

  程主任温馨提示您:

  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通过选用经临床研究的正规药物、遵医嘱进行正确服用、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是可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改善的。而那些宣称天然无副作用实际上成分不明的产品、人们偏听偏信的宣传夸大和不正确的用药方式,才是可怕和危险的存在。

上一篇: 这四方面心理及防治指导真的很实用!

下一篇: 重庆男科医院哪里好【重庆中德医院】便捷为...


 本站广告